爱尚小说网 > 小僧有毒 > 第二百七十一章 辩法(上)

第二百七十一章 辩法(上)

爱尚小说网 www.23hh.io,最快更新小僧有毒 !

    没多久法相与宏愿二人走进来,目光在屋内淡淡扫了一眼,双手合十冲众人做了个礼,也不说话,找一个角落坐下。期间与素问也没什么眼神交流,看到二皇子与公主也没有什么露出什么异色,仿佛完全是来观摩一般。

    二皇子见人到齐了便呵呵一笑,率先说话:“诸位大德,小王先声明一下,我对佛法义理深感兴趣,故特留此处从旁观礼,但我不希望影响到诸位大德商议正事,所以请大家就当我不在,敬请随意。若不经诸位许可,小王绝不擅发一言。”

    李佳曦目光流转,在室内众人面上扫了一圈,抿嘴不言。身为皇室公主,李佳曦一向低调,并且在外界露面之时都严守身份,很少开口说话,因此在民间声誉一直极佳。

    民间声誉不说,单单看她此时虽坐上座,但一言不发,举止端庄,文静贤淑,就让场中众人好感大增。

    静真等人忙道:“阿弥陀佛,二皇子客气了。”

    客套过后,静真随即道:“不如由素问法师先发言?”

    素问点头应道:“那贫僧就恭敬不如从命。我等此来,一为瞻仰净土德风,学习千年古刹的殊胜经验,昨日已经承蒙静真住持款待、介绍,我等足感盛情,受益匪浅。二为说明禅宗的根脚缘由,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会。”

    话刚说到这里,见性律师突然插言道:“且慢,恕贫僧唐突,有几个问题想请教素问住持。”

    静真打起圆场:“见性师兄,不如先等素问住持说完可好?”

    素问却摆手道:“无妨,见性律师请讲。”

    见性道:“听说贵寺给弟子授无相三皈依戒,还自立清规,不知此事是否属实?”

    “不错,确有此事。”素问点头认可。

    见性道:“三皈依戒自古以来早有定式,遵照如来教法,皈依佛法僧三宝,你擅改三皈依戒,可有依据?”

    “律师,何谓佛法僧?”素问反问道。

    见性面露讥讽之色:“佛即本师释迦牟尼,法即三藏十二部,僧即出家佛弟子。这问题却是奇怪,但凡皈依弟子都清楚,你一寺住持何故不知。”

    素问道:“非我不知,是律师您不知。佛陀以悲心愿力应化世间,只为拔济众生超离生死烦恼,证见诸法实相,永得清净。故传三皈依戒,以示佛弟子与旁人之不同,亦是传授佛弟子解脱之道。若有人真能尽形寿持三皈依戒,此人定成佛道。

    律师可知,八万四千法门,不出三皈依戒?皈是回头,依是依靠,请问律师,千百年来受三皈依者,回头依靠释迦牟尼、依靠三藏十二部、依靠出家人佛弟子者,有几人解脱了烦恼,悟入了佛之知见?”

    见性思索片刻不能回答,只得道:“离经一字,即同魔说。你授无相三皈依戒可有经文依据?”

    素问答道:“当然有。禅宗是大乘教,所授无相戒即是大乘菩萨戒。自性之说遍及诸经,略举《梵网经》为例,经中记载,释迦牟尼为一切大众略开心地法门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一切意识色心,皆入佛性戒中,一切众生戒,本源自性清净。

    《璎珞本业经》中说,一切菩萨凡圣戒,尽心为体。是故心尽戒亦尽,心无尽故,戒亦无尽。

    《摩诃般若经》中说,菩萨摩诃萨知一切佛法无相,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密,具足戒不缺、不破、不杂、不着。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,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密而入菩萨位。尸罗波罗密就是戒律的意思,我禅宗无相戒之名即从此经中来。

    《胜鬘经》中云,皈依第一义者,是皈依如来。法与僧皈依第一义,是究竟皈依如来。

    华严宗贤首国师在《华严经问答》中也说,若能拜自体佛者,无物不所拜。地论宗《七种礼法》中第六礼云,明正观礼自身佛,不外缘境他佛他身,不观佛、不观法、不观僧,以见自己正法性故。知心无外,方识自心清净本性。第七礼云,明实相三宝自他平等礼。实相即无相也,实相三宝即自性觉正净。

    以上略举无相戒之依据,不知律师有何异议?”

    素问一番话让场中众人目露异色,纷纷将目光投在素问身上。法相与宏愿皆是目露笑意微微点头。两人此次过来一是助拳,二来也是看看素问与人辩法。就素问对答中来看,两人是不必担心了。

    见性律师越听心越沉重,他完全没想到,素问如此年轻,却如此熟稔经论,话中所说,皆有理据,让他一时难以回答。

    见空看师兄有点发懵赶紧接着发问:“但你擅自立清规,以农事耕作为修行,砍伐耕种,既害众生性命,又有积集资财之嫌,释迦在世即因此故,严禁佛门弟子从事农业,而以信众供养维系身命,亦为众生广作福田。你再如何牵强攀附,也不能解释自立清规一事!”

    素问从容说道:“律师慢下定论。请问律师,佛制日中一食、树下一宿,食则行乞,宿则不可两夜同坐一颗树下,如今的佛弟子可有几人如此行持?佛制出家沙门三衣一钵,无有余物,更不捉金钱,如今的佛弟子可有能持者?”

    素问所说是众所周知的事情,现在的佛门弟子哪里还有这样修行的,不管气候条件还是社会条件都不许可。

    见空一时无言,素问接着说道:“佛法无定法,应时应机而说。净心寺立禅苑清规,也不出此义。《五分律》卷二二明确记载,释迦佛告诸比丘,虽是我所制,而于余方不以为清净者,皆不应用;虽非我所制,而于余方必应行者,皆不得不行。可见戒律因时因地而作改变,世尊早就预料并已开许。”

    素问侃侃而谈,挥洒自如,他站起身来,走到场中继续说道:“中国不是佛教国家,僧人并无优待,出门没钱寸步难行,不像锡兰等佛教国家,僧人衣食住行均是免费,所以他们可以持不捉金钱戒,我们就难以普及。

    中国不奉行托钵制度,又不允许僧人耕种,只得依赖信众布施,弊端之大,显而易见,可参考历史上四**难。

    一来香火旺盛的道场积财过多,僧人太过安逸,不但不能精进修持,反而退堕造业,而法缘惨淡的道场往往食不果腹,而僧人被迫还俗;

    二来若遇国政动荡,佛门遭难时,因寺院经济完全不能自主,故一遇变革立即便是灭顶之祸。

    只因这些缘由,贫僧力主出家人不能作农事的戒律必须改变。

    我佛门衰微已久,虽说法难影响甚深,但经教义理不能活学活用,戒律不能因时因地而变化也是重要原因。佛法不应当是死板的,华严经中说四无碍法界,贫僧认为佛法也应当理无碍、事无碍、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,而不应局限于出家人钻研的故纸堆。”

    智觉、智威听了素问之言也觉得很有见地,但他们被玄彻请来就是为了对付素问的,眼见素问控制了场面,见性、见空不能对答,只得由智觉开口道:“素问住持高见。但不知贵寺一体三身自性佛之说,又有何根据?”(未完待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