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尚小说网 www.23hh.io,最快更新逍遥江山 !
明朝的宦官实际上危害并不大,可以说并没有实际掌握过权力。明朝的皇帝都是通过宦官来制衡文官官僚集团,当皇帝对他的内阁比较满意的时候,其实宦官根本没有什么权力,只有当皇帝对他的内阁不满意的时候,宦官才可以以皇帝的名义掌握一些权力,但最终这权力还是掌握在皇帝手中的,宦官根本没有办法对皇帝的地位构成威胁,所以一旦新皇帝即位后,旧的宦官马上就失势了。就像魏忠贤,天启皇帝一死,他马上被赶回老家,而且还在半路上被皇帝秘密除掉了。况且太监本身是皇帝的贴身家奴,和其他人比,最大的特点就是听话,对皇帝言听计从,千方百计的讨主子欢心,这种亲密的关系使得皇帝对太监颇为信任,这是人之常情,皇帝虽说是天子,但毕竟不是真的天子,除了位置高一些,其实与寻常人差不多,都有七情六欲,只不过明君懂得克制罢了,昏君不懂克制,加上选择太监的眼光太差,才导致了权势没得到很好的平衡,从而给了太监为所欲为的机会,但以杨峥看这并非就说所有的太监都是坏的,所有的太监都不能掌权的,皇帝之所以会把权力交给宦官,都是因为皇帝身边有着其他的人或势力在限制着皇帝,所以皇帝要有个团体来帮他夺回或者是顺心地行使他的权力。这种限制着皇帝的势力,东汉是外戚,唐朝是藩镇,明朝是文人官僚集团了,说到底太监能参与其中,并非是太监本身的问题,而是权势选择了太监。
随着文官集团的日益强大,皇帝出于自身的顾虑,想要在与文官集团较量中获得胜利,就得寻帮手,相比外戚所带来的巨大风险,宦官就可靠了多了,这些太监大多数都忠于皇上,而且还没有文官那些臭毛病,明明他们自己都做不到的品德,却偏偏要让皇帝这么做,明明他们自己一副大老爷的神情,却要皇帝做那圣人,相比这些太监就纯粹得多了,只要皇帝喜欢,他们没什么做不到,办不到的,从感情上来说,皇帝毫无疑问是喜欢太监的,选择皇帝来对付文臣也是最合适不过了,久而久之这些太监也就有了实权了,有了太监的帮助,皇帝也就不用顾忌百官的反对和牵制,尽心所欲的办自己喜欢的事,尽情享乐了,可谓是一举两得的事情,所以纵观大明一朝,皇帝基本上都是信任太监的,即便是后来崇祯皇帝除掉了大太监魏忠贤,也都没有对太监干净杀绝。但这样做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,一个朝廷能够维持下去,能够长治久安,说到底还是得靠读书人来治理,正是有了千千万万有抱负,有能力,心系天下的读书人,大明的天下才能顺畅运行,政务才能得到合理贯彻,而皇室强行将自己的势力安插进去,势必会造成制度的破坏,宦官的职分本为皇帝的家奴,插手政治,无名无分,于法理不符,对政治秩序的破坏毫无疑问是巨大的,任何一个朝廷想要维持正常的运行,都要有一定的规则、秩序去遵守,一旦打破,那么这个组织必然会乱了套,大明的宦官从一开始的“不及百人”到末期的总数超过两万;品秩从“五品至七品不等”到蟒袍加身,最高级的宦官地位与最高级的文武官员相埒;从“不识字”、“不得干预政事”到“通文墨、晓古今”掌司礼监成为皇帝的政治秘书,其势力一直处在膨胀的态势之中,而其专权干政的程度,亦是愈演愈烈说到底还是皇帝打破了规矩导致,至于宦官本人其实问题并不大,皇帝控制得好,就会有郑和率舟师下南洋,马靖镇甘肃,马骐镇交趾等由宦官负责的政治活动。宦官出使、专征、监军、分镇、刺臣民隐事诸大权都能得到合理的运用,反过来说皇帝昏庸,那么势必造成的一连串的破坏,如魏忠贤就是最好的证明,他本是无赖出身,又不识字。因为与熹宗的乳母客氏是对食的伙伴而得以有机会见幸于熹宗,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。上台之后,他先是大肆捕杀东林党人,并恢复廷杖威吓群臣以排除异己,而后又网罗亲信,使宦竖阉党尽掌朝廷大权。一时之间,他的亲信如“五虎”、“五彪”、“十狗”、“十孩儿”、“四十孙”等尽布朝堂之上。全国各地建起了大量他的生祠,朝臣都呼其为“九千岁”。在皇帝的圣旨上,都不敢直呼魏忠贤的名字,而以厂臣代之。魏忠贤的擅权专政、倒行逆施,终于使内外交患的明王朝彻底的一蹶不振,十数年后覆灭在满洲八旗的铁蹄之下,若皇帝是明君,魏忠贤未必有这个机会,但从后世的结果上看,大明在成祖首开宦官干政的恶端之后,宦官势力在宣宗、英宗、宪宗、武宗、世宗、熹宗诸朝中逐步增强,太祖所立下的祖制也被一条条的打破,因皇帝唯恐他人篡夺自己的皇位。一般情况下,皇帝猜忌朝廷的文武外官,总防着他们有外心:但却认为朝夕侍候在自己身边百依百顺、出身低下而又没有后代的内官员可靠。而宦,官则往往利用在宫廷中的这种特殊地位,攫取极大的权力,甚至操纵帝上。这些人数量不多,但奴,性十足,狡黠阴险、残忍狠毒。一旦成为皇帝的心腹,更是谗谄佞邪,毫无顾忌。他们结成死党,挟持皇帝,假传圣旨,卖官鬻爵,贪赃枉法,陷害忠良,甚至可以废立以至杀死皇帝。而一旦皇帝没有威信或过于幼小,便会去依靠从小跟他在一起生活的太,监,就会变成太,监,专,权,与想要争夺皇位的大臣对抗。一旦有太,监,专,权的情况发生,便代表此时的朝廷是处在黑暗时期。其中以东汉、唐、明三代为最。秦朝的赵高,东汉的侯览、张让,唐代的仇士良、田令孜,明朝的王振、汪直、刘瑾、魏忠贤,以及清代末年的李莲英,邹杰,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宦官,这些莫不是因多通文墨、晓古今,他们变得逞其智巧,逢君作诈,渐渐掌握权势,但先天性的差异,使他们在治理国家上,并不能与读书人相提并论,从而使得朝政走上了一条不健康之路,大明后期的各种争斗这固然有文人的秉性,但不否认太监的势力的涉入,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,杨峥虽说对太监没什么恶感,但鉴于日后太监干预政务所引发的种种弊端,在内心深处或多或少有些反对的意思。
见皇帝问自己的意见,倒也没推脱的意思,一番思索后便站起身来说道:“这事儿微臣以为这事儿三位阁老所言甚是,我朝宦官较之前朝大有改进,但在权势上却也多了不少便利,先说这司礼监,司礼监的最高长官是掌印太监,只有一人。下设秉笔太监几人,专管批红。秉笔太监中有一名负责管理东厂,称“提督太监”,位居其他秉笔太监之上,称为次辅。司礼监下设文书房,由掌房十员组成,协助掌印、秉笔太监处理通政司所进章奏、内阁票拟、皇帝的圣旨等,一旦他们有了批红的权利,那么他们事实上成为了皇权的代言人,通过“批红”大权,可以暗中扩展势力,对抗内阁,进而对抗整个官僚阶层,东汉宦官专政可以说是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轮流坐庄,唐代宦官集团将势力渗透到中央禁军系统进而掌控朝政,所以大唐的太监可以“宝印符契,晨夕军号,一以委之”,日后宦,官不但总领神策军,而且还组建牙,队,最后形成专权,甚至有立废皇储之大权,唐文宗甚至称自己不如周赧王和汉献帝。如此一来,皇帝主子反过来要看太监奴才的脸色,成了“儿皇帝”。权势这个东西,在手的时候,或许不觉得,一旦丢出去,想要拿回来就不容易了。
见皇帝露出深思的神色,杨峥胆气顿时大了不少,稍作酝酿后,继续说道:“再说这司礼监掌管全部宦官,包括宦官的任命调动。其权力高度集中,只对皇帝一人负责。明代宦官机构庞杂,在京师就有二十四衙门和厂卫系统。在地方上,也有镇守太监、留守守备。其中最重要的有,南京守备、凤阳皇陵守备,各省各军事要塞的镇守太监。南京、苏州、杭州三地织造局,广东、福建、浙江三省市舶司,各地国家仓库也归宦官主管。英宗正统年间,司礼监还主要主管内廷宦官,各地宦官还是由皇帝亲自指派,这无疑违背了官场的规矩,难免引起朝堂的震荡,非但如此一旦司礼监掌握了批红的权力,少不了有些宵小之人动了坏心思,到头来吃亏的还不是皇上,就说这几年吧,自从皇帝开始重用太监,相比洪武、永乐时年的太监人数,全国宦官人数激增,调派权力逐渐落到了司礼监太监手中。同时,对所有宦官的惩治大权,也是司礼监太监负责,这样的后果,势必给了宦官飞扬跋扈,势焰熏天的底气?”
听到这儿皇帝,插上了一句,道:“太监权势未必有这么大,他们既没有任命官员的权势,也不掌握军队,如何能做到飞扬跋扈?杨爱卿你切莫信口胡说?”
杨峥似对这个问题早有研究,也没在意皇帝略带不满的按口吻,笑着道:“皇上说的不错,司礼监不是大明的吏部,没有官员的任命权,也不是兵部,掌握不了将士的调动,但皇上忘了他们拥有司法大权啊,手中有东厂、有西厂,这两个衙门有多么厉害,就不用微臣细说了吧,掌握这两个衙门的可都是司礼监,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司法大权进而控制朝政。”
皇帝嘴上虽不想承认,但不否认杨峥所说的是事实,明代因皇帝的需要,建立东厂,西厂,这些人厂公一直都是太监手里,他们想要弄点动静出来,也不是不可能,但皇帝并不担心太监把握厂公,因为大明的兵制,实行卫所制度。中央设立五军都督府作为最高军事机关,各地设立卫所负责军队日常的训练和管理。卫下设千户所,千户所下设百户所,其长官分别是都指挥使、千户、百户。卫所之上设都指挥司,管辖几个卫所。五军都督府负责全国的日常军事工作,兵部管军官的任免和军队调遣。战争时期,将帅由皇帝亲自任命,战争结束后将帅把军队带回卫所,他的使命宣告结束。可见,明代皇帝对军队的分而治之,使得都督府有军队管理权,兵部拥有人事权和调动权,真正的指挥权在皇帝手中。任何一个人要想完全控制军队,都是不可能的,太监可以掌握东厂、西厂,但决不能掌握兵马大权,所以在明代,太监说到底是皇帝的家奴,根本对皇帝构不成任何的威胁,相反他们想要作威作福,就必须死死的依附皇上,这也是为何在寻找平衡文官集团力量的时候,皇帝选的不是自己的外戚,也不是自己的兄弟,而是太监,就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威胁最小,而且还能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,他今日装病是假,趁机提高太监的地位是真,才有了今日的这一番举动,如今听杨峥这一番话,不免有些动摇,杨峥的意思很明显,太监参与政务表明看是没什么大问题,但这种以非正常手段插入政务,难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,为了给自己正名,把握了权势的太监势必要进行各方面的干预,太监一旦得势,民间往往相应掀起“自宫潮”,许多小康之家的儿子也忍痛自宫,以图仕进,这确实是一条终南捷径:读书须受十年寒窗苦,自宫却是一时痛终身富贵,比起读书人他们的富贵来得太容易,难免就不知道爱惜了,太监作为保护自己的实力平衡文官集团是不错的选择的,但也仅止于此了,说到治国他们就比不上读书人了。
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,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