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尚小说网 www.23hh.io,最快更新逍遥江山 !
洪武元年三月初一,朱元璋命儒臣修女诫,他对学士朱升等说:“治天下者,正家为先。 正家之道,始于谨夫妇。后妃虽母仪天下,然不可俾预政事。至于嫔嫱之属,不过备职事,侍巾栉。恩宠或过,则骄恣犯分,上下失序。历代宫闱,政由内出,鲜有不为祸。惟明主能察于未然,下此多所惑。卿等其篡女诫及古贤妃事可为法者,使后世子孙知所持守。”
洪武三年,正式明确“皇后之尊,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,即宫门之外,毫发事不得预焉”。加上大明的后宫皇后嫔妃大多都来自民间小户人家,从小就养成了勤俭持家的习惯,即便是做了皇后,嫔妃,这个习惯也没改,当今张太后在宣宗登基之初就体恤百姓,户部困难,多年不曾添首饰,便是皇宫也多年不曾修建,张太后如此,其他妃嫔自是如此了,以至于宣宗登基八年,后宫没添一件首饰,修一座院子堪称楷模,如今天下太平,随着商业税,海禁的废除,西洋诸国贸易往来,大明的户部也慢慢富裕起来,赶上了张太后的寿辰,宣宗便动了这个心思,让人问户部要银子,这次户部倒也不似三年前那么不通情理,银子到是给了些,可也只有区区二十万两,这笔银子对于寻常人家来说,自是卓卓有余,可对于皇家来说还是少了点,尤其是宣宗的后宫可不少,总不能光给太后添,其他人不闻不问吧,可问户部要,户部未必会给,弄得不好不免引起言官的言语,宣宗不相干招惹这个烦,恰好郑和的宝船顺利返回,带回来的宝物却有不少,按照十分之一取舍,足够皇帝充盈内库,可宝物不比银子用起来方便,皇帝便动了将宝物卖出去的心思,可这事儿他自己又亲自做不得,让太监去经营,怕他们没经验,思来想去决定还是找一个可靠的人,此人既会做买卖,手段又了得的人,宣宗在脑海里转了一圈,除了杨峥还真寻不到一个合适的人来,可以说今日皇帝寻他来询问内阁一事不过是幌子,给自己做买卖才是正经事。
宣宗自顾自的道:“不怕爱卿笑话,起先有太监怂恿朕去开一个皇店,就开在这京城的胡同里,有天字第一号做保证,不怕赚不到银子,朕也有些心动,若不是怕太监狐假虎威,坏了朕的名声,朕也不会寻爱卿来帮着经营了?”
杨峥依稀记得明朝皇帝大多有这个爱好,皇帝让太监把店铺开在北方商贾辐辏﹑交通便利的城市和地区。如北京的九门﹑鸣玉﹑积庆二坊﹑戎政府街﹑卢沟桥和运河沿岸之张家湾﹑河西务﹑临清以及北方的军事重镇宣府﹑大同﹑山海关﹑广宁等地。店铺的来源来自查抄的权贵店辅﹐或来自官店﹐或为强拆民房后所建。经营管理者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太监,如建于正德时一直持续到明末的戎政府街的宝和等六处皇店﹐即由一提督太监督理﹐另有司房钞条书手数十名﹐提督太监的厅廨即设于宝和店中。开设皇店的目的主要在于营利﹐具体营业或为茶酒店﹐或为牙店﹑塌房(货栈)﹐或用作娼优所居的花酒铺﹐有的则用来征收商税。其中仅宝和六店﹐一年所征之税即达数万两。皇店经管官员还凭借权势﹐随意拦截商贾﹐横征暴敛﹐敲诈勒索。皇店周围皆设巡逻﹐凡“负贩小物﹐无不索钱﹐官员行李﹐亦开囊检视”﹐商贾舟车﹐亦皆有税﹐给商民带来极大的灾难。明世宗时曾一度革除京城内外皇店﹐并对作恶者严加惩处。但万历以后﹐皇店又不断增加﹐害民日益严重,算是明朝一大毒瘤,明朝后来的皇帝在百姓心目中形象不太好,与开皇店不是没有影响。
“皇上英明!”杨峥由衷的说了句:“陛下为天下之主,岂能与百姓商贾夺利,难免让人笑话?”
宣宗道:“朕也是这般想,可不这么做,朕是空有宝物,没有银子,想做点事也不方便不是?”
杨峥点了点头笑道:“这话儿在理,大老爷们手里没钱,的确不是个事儿,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,更何况是陛下,走皇店陛下固然是把银子赚了,可也丢了百姓的心不是,他们明着不敢说什么,暗地里指不定说皇上什么坏话,所以微臣觉得这买卖,咱们要做既要把银子赚了,又得落下一个好名声才是正经事?”
宣宗哈哈大笑道:“朕就是这么想的,可这样的法子,朕到今日还没寻到,这才让人把你请了进来,你主意多,给朕出个主意?”
杨峥把头低了下去,皱着眉头一言不发。
宣宗知道这是他的臭毛病,每次做出这个表情的时候,就表示他在思索问题,所以也没说什么,在一旁耐性等待。
过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,杨峥才抬起头,猛的在自己大腿上拍了一记,道:“有了,咱们可以拍卖这些宝物?”
“拍卖?”宣宗皱着眉头呢喃了两句。
“不错,皇上可以将这些宝物委托给一个商家,让他们组织一个拍卖盛宴,让天下商家出价争购,到没有人再出更高一些的价时,就拍板卖出去,咱们这些宝物来自西洋诸国,都是大明稀缺的宝物,那些富商官员素来喜爱,出个大价钱也不是不一定,常言道”盛世买古董,乱世买黄金。”为什么这么说呢?盛世钱多,生活安定,人们有闲情逸致欣赏文化,欣赏古董。古董值钱,是因为它稀缺,以后还会升值,所以大家喜欢买古董。到了乱世,纸币贬值,兵荒马乱,古董不能吃也不能穿,没心情欣赏,大家都只顾生存,所以没人买古董。除了大米和黄金,没什么东西靠得住,我大明经皇上励精图治八年,早已是盛世,你没听那些百姓说的么,当今的大明,国内安定,工商繁盛,百姓安宁十足的盛世?”
站在书案旁的太监,一脸羡慕的道:“这个杨大人嘴巴还真甜,盛世繁华,亏他寻了这么一个马屁拍了出来,皇帝不高兴才怪呢?“
果然宣宗听了大为高兴,道:“百姓真是这么说么?”
杨峥一本正经的道:“这是自然!”
宣宗不疑有他,接过先前的话儿说:“这样说来,拍卖朕的这宝物到是碰上了好时候了?”
杨峥道:“可不是么,要是放在五年前,只怕不行,你想啊,商业都难以为继,百姓吃不饱穿不暖,那还有心思收藏宝物,如今可好,国内安定,工商繁盛,百姓安宁,人人都有了闲钱,收藏收藏宝物早已成了他们生活的乐趣?”
宣宗道:“对,对,就好比朕笔墨丹青一样,唯有吃饱了才有力气不是?”
杨峥道:“就是这个道理?而且这样做,既把银子给赚了,还能给皇帝带来了好名声,你想啊,百姓会想皇上老人家都穷得拍卖宝物了,这样的皇帝肯定是一个好皇帝?”
宣宗大乐,道:“正是,正是!”连说了几个正是,大手一挥,道:“这点子既是你出的,这事儿就有你来办,你办事朕放心?”
杨峥到没推辞的意思,难得皇帝信任自己,把这样的没事给了自己,若是推辞那才是傻子,看一旁那太监一脸羡慕的样子,越发觉得应该答应。
“那微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?”杨峥抱了抱拳道。
“少来这一套?”宣宗放下了皇帝的架子,肆无忌惮的笑着。
杨峥嘿嘿一笑,也不否认。
宣宗心头欢喜,也不客套,道:“太后的寿辰可就到了,这事儿你给朕抓紧一些?”
杨峥毕恭毕敬的应了声,道:“微臣明白?”
宣宗看了看他,似想起了什么,淡淡的问:“你就不知朕为何将你从苏州调回来?”
杨峥神态越发恭敬,道:“皇上必有深意,微臣又何须去问,江南也好,京城也罢,微臣做的都是精忠报国的事情,在哪儿有又什么区别?”
这话儿不卑不亢,不但夸了自己,还顺带把皇帝带着也夸了一把,拍马之高,把一旁的太监羡慕的恨不得立刻拜杨峥为事。
宣宗点了点头道:“明白就好,现在的年轻人,很少有你这扥不骄不躁的精气神了,朕对你很放心,这件事你放心去做,做好了朕自不会亏待你?”说完从怀中摸出一把一如意递了过去,道:“这个你拿着,算是给对你在苏州表现的奖赏?”
身旁的那太监侧目看了一眼,又是一脸的羡慕。
杨峥也撇了一眼,见皇上递过来的不过是一块寻常的玉如意,头长柄钩,钩头扁如贝叶,就是一把前世的不求人,心头有些不乐意,心道:“这皇帝太不实在了,老子还得为你张罗拍卖会,也不知那点好东西来赏赐,就给这个东西忽悠?”不情不愿的接了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