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尚小说网 www.23hh.io,最快更新逍遥江山 !
--
-->
公爷在苏州筹备多年,天、地,神,鬼,已完善,唯独这“人“字上,还欠缺了几分火候,若不然苏州城早已公爷您的了?“
“哦,沈老此话怎讲?“徐显宗眼前一亮,以他徐家的地位,人脉,在苏州城的经营,的确如沈衡所言,达到了陶朱公的天,地,神,鬼的境界,但在人治上,却有不如意的地方,一来他不善于经商,二来苏州大户人家也不愿意,放着自家生意不去做,反过来帮他,所以这些年在苏州虽有起色,但一直进展不大,此番朝廷已开了海禁,下西洋,一旦雪灾危机已过,那么宁王估计的局面将会来临,没了海上贸易,没了财路,他不得不重新回到往日那种紧巴巴的日子,这种日子打死他也不愿意再回去,所以他必须趁着朝廷尚未从雪灾的危机中走过出来,让苏州再一次陷入危机,如此他们徐家、宁王才能乱中取胜,从而达到他们所需要的目的?他正是对这一点深有体会,才听从了宁王的劝告,亲自来到了沈家,目的就是让沈家去主导这场商战,最好让苏州城陷入更大的混乱,让朝廷认为苏州治无可治,从而放弃苏州!那样对他们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!”
“天下再最赚钱的生意都是人做出来的,陶朱公所谓的天,地,人,神,鬼说到底都是人在主导,一场好的生意,莫不是有人来把握,来推动,公爷想要苏州城,就需要人来谋划?“
“可不是么,这不我来找沈老,就是知道沈老有这个本事了?”徐显宗也不客套,见对方这么上道,便直接说出了自己目的。
“公爷太看得起老朽了?”沈衡谦虚的一笑道。
“那里,那里,单凭沈老刚才的那一番话儿我就知道沈老有这个本事,苏州对我们徐家太重要了,沈老是自己人,我也不瞒您了,一旦苏州开埠,设置市舶司,徐家在江南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了,不仅是我们徐家,江南的各大商家都会受到不程度的冲击,谁能有实力与整个朝廷的对抗,郑和的宝船一旦下了西洋,所带回来的利润对我们江南的商家,将将是致命的打击,所以我必须让朝廷在苏州开不了埠,市舶司建不起来才好,那样苏州还是我们的苏州,往日的规矩还在,好处不会少,总之一句话儿, 想要在江南做生意,赚大钱,朝廷的市舶司就必须建不起来,苏州就不能太平,而让苏州最好乱起来,无疑是从商业上下手,在这一点上,唯有沈老能为整个江南,为徐家掌舵了?”
这一番不着痕迹的马屁,沈衡不知多少年没有听到过了,此时听来说不出的受用,微微颔了颔首道:“我们沈家能有今日,全耐公爷之力,事实上从公爷帮我沈家恢复自由之身的那一刻,老朽这条老命早就为公爷是从了,所以即便是今日徐公爷不亲自来,这事儿我也会答应的?“
一听沈衡答应,徐显宗大喜,心道:“多年的恩宠果然收到了成效?“抱拳说了声感谢,立即恢复了接下来的问题:”苏州情况沈老也知道了吧?“
沈衡点了点头道:“托公爷每日送来的消息,倒也了解一些?“
“以您看,下一步我们该如何做?“徐显宗轻声问道。
“这是让自己露点手段了?“沈衡在腹中嘀咕了两声,微微一笑,有意露上一手,道:”公爷可听过旱则资舟,水则资车。‘这几句话儿?“
徐显宗与商业上所知不多,但这句话儿倒也听人经常提起过,点了点头道:“世人都说这是陶朱公发财致富的法宝?”
沈衡道:“可以这么说,当年陶朱公致富后,认为自己年岁已高,就把行店的生意交给长子经营。他自己却带上夫人和小儿游山玩景,饱览山河。他们沿着黄河而上,一路经过汴梁、郑州、洛阳,游游转转,既观风景又了解市场行情。再西行爬上了九岭十八坡,站在洛阳东卢邑的青龙背上西望:“啊,好大的一个湖啊!真是碧水青山,气象万千,太美啦!”又见沿湖的山下有一个集市,店铺门前人们熙熙攘攘,大树底下摆满了杂货小摊,别有山村野市的自然情趣。
一家老小找了个较为干净的店铺住了下来。
在好奇心的驱除下,陶朱公即找老农聊天,或坐小舟湖中游弋,了解到这儿就是昔日洪水横流时,大禹治水的熊耳山下古莘卢邑。那时,禹王带领民众在山的东北角处劈山开石,疏通河道,使洛水东流后水位下降留下这几十里的大水湖,人们才在这里安居乐业。他看到农夫们在山坡上耕耘,渔船在湖内撒网,湖边有牲畜交易,集市上买卖秩序良好,人们勤劳朴实、好客厚道,心里不胜欢喜。“
徐显宗不知沈衡好端端的说其了陶朱公,但以他对沈衡的了解,知他不是个无聊的人,所以心头虽奇怪,但还是耐着性子听下去,再者,世人多半知道陶朱公帮勾践灭吴与西施泛舟太湖的事迹,与他如何经商的事迹,反而知之不多,无他,只因为他在军国大事上表现太过突出,放在当朝也只有自己祖父可以与之比肩了。一方面太耀眼,必然会盖住其他的光彩,而能让人记住了莫不是光彩照人的军国大事了。抱着好奇心,徐显宗耐着性子听了下去。
只听得沈衡继续道:“一番考察,陶朱公了解到当地盛产核桃、木耳、山珍野味、肉类皮毛、粮食药材等土特产品,但是,农民缺少食盐、葛麻布衣、日用杂品等。于是他心动了,要为这里的人们办点好事。他和夫人、儿子商议要把这儿的土特产品贩出去,把当地缺少的货物贩进来,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。后来范蠡遇到一位刘掌柜,此人极具生意头脑,但缺少资金,所以一直做不成大生意。陶朱公表示愿意承担所有投资,两家合伙做生意,双方达成了协议,买了一块地,请工匠们盖起了一个山货行、骡马店,雇用了几个生意能手,买了十几头骡子,找来赶牲畜的赶脚,做起了收购山货的生意来。范蠡授意刘掌柜:“咱们收购各种商品的价格都要比别家收购的价格高一些,让卖主多沾利益,生意就好一些。”刘掌柜照办了,来卖货的人都说新来的陶掌柜行店收购价高。一传十,十传百,供货人都往这里跑,不到一个月时间,各种山货就堆满了几十个大库房。夫人见货越来越多,就主动到库房帮忙,大家把每种货物进行分类打包,等待外运。
然后,刘掌柜按照陶朱公掌握的销货信息与各地商贾的需求,先把各类上等货用牲口驮运出山,送往各地出售。各处商人见陶朱公守信都给了好价钱。得款后,他们再到市场购买食盐、葛麻布衣和日用杂货等运回。陶朱公又授意刘掌柜:“出售时,要低于以往市价。”这样,货物很快就销售一空。
刘掌柜把这次往返来回的利润一盘算,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入。此后,没有买到盐的人都找刘掌柜要求进盐,没有买到布的人要求进布,刘掌柜忙得应接不暇。陶朱公深解民意,按着不同的需求进货,尽量让大家满意。远近的商贩们闻风而至,供货的、进货的络绎不绝,商贩们到山区购回的大宗货,按一般收购价再加价付款,提高了他们供货的积极性。食盐回来时优先批发给这些商贩,让他们到山区以盐换货,商贩们见利更大,奔波于山区和行店之间。就这样,当地的农民也都纷纷来批发些盐和日用杂品下乡去卖或换货,学着做转运生意,渐渐地也都富裕起来。原来这里的几家收购行店的人们看热了眼,见陶家的生意做得活络,生意兴隆,也都用陶家的同等价格到远处收购大批货物运回交给陶家,陶掌柜和刘掌柜商议再给他们提价收存,他们也有较好的经济效益。货源越多,光靠骡子驮运不适应了,陶掌柜就和刘掌柜商议利用洛河有利条件采取水运,买木料请梢工连成木筏,用牛皮装粮货通过洛河运往洛阳等地销售。
几个月后,又派人到洛河上游的龙驹、徐家湾一带买了几只运货大船,生意越做越红火,陶朱公的名气越来越大。
红红火火的生意又吸引来了外地购货的骡马驮队,陶朱公又把各种中等货都便宜供给他们,让他们再来时带进行店需要的商品货物,如此又为行店增加了运力,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。店内长期掌握着大量存货,洛河上游的人们收些大批货物,用木筏或木船运来后交了货,把木筏也卖给陶家。再批发些食盐和各种杂货,装船逆水运回销给农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