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尚小说网 > 逍遥江山 > 1766章:帝臣不蔽,简在帝心

1766章:帝臣不蔽,简在帝心

爱尚小说网 www.23hh.io,最快更新逍遥江山 !

    仔细去听,多是童音,自然,整齐,伴随着诗词歌赋所带来优美旋律,宛如一曲曲动人的歌谣。

    “真好听!”大小姐东张西望的道:“想不到这北方还有这样的诗书之地?”

    杨峥呵呵一笑道:“说诗词歌赋北方不如南方,那只是老黄历了,如今可不是这种情况了,你看那北方的士子可比南方中举的多,就是这朝堂之上,北方的势头也渐渐要超过南方,似这样的北方小镇,随着朝廷对北方文教的重视,只怕是越来越多了!“

    一行人边走边说,沿途除了古老的建筑外,呈现最多的还是私塾,以及一块块的石碑,碑上刻有何年何月,何人在此地读书,又于何年何月在科举中考中了秀才,举人……碑文记录详细,但一来,多是繁体字,二来阅读顺序上多有不习惯,也就断了去诵读的念头,如此走走看看,不知不觉的竟入村大半了,这才看到了许多人,他们脸上的表情洋溢着自信,安详,从容,见了生人多以笑脸相迎,让人心生好感,一番打探,才知徐朗在村落的西头授课,一行人不得不再度前行,好在石板小路一直畅通无阻,加上景色怡人,众人倒也乐意走走。

    约莫走了两盏茶的功夫,杨峥才看到一座祠堂,祠堂修建的并不如何富丽堂换,但从碎砖瓦砾,还是能看出昔日祠堂的规模不小。

    “是这里吧?”杨峥摇着纸扇问。

    刘三点了点头道:“村头西的祠堂只有这一座了,这里本没有这座祠堂,我大明建立后,一些来不及退走的蒙古人便留在了大明了,迫于我朝的威武不得不改姓了,据说这祠堂的祖上原本姓伯颜帖木儿,这位猛虎敌军将士,作战英勇,曾率兵多次打败农民起义军。不过,有一次打了败仗,于是归附明朝。我朝tai祖佩服他的武猛,就赐给他”张”姓了。居住在灵水村,他的后代一直从军,听说在军中担当的官职还不小呢?早些年回来,感念当年祖先的英明举动,才将居家老宅改了这座祠堂了,只是这位将军家中人口不旺,家中没什么人,祠堂除了三年大修一次后,也没什么人修复,渐渐也就破败了。

    杨峥点了点头,这段历史他还是知道的,当初,朱元璋以驱逐胡虏,恢复中华为号召,削平群雄,灭亡蒙元,以一个出身极其寒微的僧徒,经过了十多年艰难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,终于登上皇位,建立了大明王朝。政权建立之初,就发出了一些针对蒙古人改名换姓的政令,如洪武元年二月壬子,禁胡服、胡语、胡姓。这条禁令虽不见官方记载,但在洪武三年四月甲子,禁蒙古色目人更易姓名。诏曰:┅┅蒙古色目人等,皆吾赤子,果有材能,一体擢用。比闻入仕之后,或多更姓名,朕虑岁久,其子孙相传,昧其本源,诚非先王致谨氏族之道。中书省其诰谕之,如已更易者听其改正。“却都有清晰的记载,元亡后,除一部分色目人随元顺帝北遁沙漠外,大量色目人因久居内地,只能留下来。而其中一部已经深度汉化,有的还通过各种渠道--科举、军功、归附等--进入明朝官僚系统,其中尤以通过 内附而进入军旅者为多。面对这一现实,面对数量相当大的色目军政官员,朱元璋不能不从深远的政治意义上着想,开了胡姓名之禁,本质上这是一个融通权宜之计,不能说明朱元璋已经改变了对色目人歧视和防范。

    性命的更改,让蒙古人大吃苦头,许多人弄不清楚该用什么姓为好,有的两个字儿合为一个字,有得干脆胡乱编排一个字儿作为姓氏,而稍有些地位身份的蒙古官员,则将蒙古族多音节的族姓按语意译为汉姓。如:蒙语”锡拉特”意为黄,译为”黄”姓;”查干”意为白,译为”白”姓;”阿拉坦”意为金,译为”金”姓等。还有的取谐音汉字为姓,如:父名为布仁,则取”布仁”首字”布”为姓;父名为”呼德”,则取”呼德”首字的谐音”胡”为姓等。还有的蒙古族人直接使用汉姓。一时什么千奇百怪的姓氏不少,据说还闹出了不少笑话。

    既是这座祠堂,杨峥也就招呼一家老小进去了,果然如刘三所言,里面供奉的不少蒙古人的画像,只是身上已穿着不少胡服了,而是汉人的儒服,宽大的袖子,随着画笔翩翩飞舞,落在杨峥这个正宗大明人眼里,不免有几分不伦不类了的感觉。

    祠堂没什么人,偶尔有人走过来,也多半是十一二三岁的孩子,手中捏着一本《论语》低头诵读,清雅的声音从唇边缓缓吐出:“咨!尔舜,天之历数在尔躬,允执其中。四海困穷,天禄永终。”舜亦以命禹。曰:“予小子履,敢用玄牡,敢昭告于皇皇后帝:有罪不敢赦,帝臣不蔽,简在帝心——“。

    “好学之风果然盛啊?“杨峥心头暗赞了声。

    “大人,这祠堂不小,要找徐军师怕是要费些功夫,不如找个人问问吧?“刘三建议道。

    杨峥点了点头道:“也好!“

    刘三也不多言,急急忙忙去了,刚碰上一个从左侧雅间里走出来毛孩子,急忙拦着问:“喂,小孩,你们这里有没有一个叫徐朗的先生?“

    那小孩约莫七八岁的年纪,听了这话儿扬起一张稚气的小脸,道:“你是在问我么?”

    “这里只有你这个小孩,不问你还是问谁?”刘三没好气的道。

    那小孩哦了声,道:“你懂《论语》么?”

    刘三心道:“老子一个轿夫,又不科举,不当官的,样懂什么《论语》,这不是瞎子点灯,白费蜡么?”

    “不懂!”刘三没好气的道。

    “那我就爱莫能助了?”那小孩耸了一下肩膀道。

    刘三一口气气得差点没上来,想要发火,谁知人家根本一脸的不屑。

    可怜的刘三只能兴冲冲而来,灰溜溜的回去了。

    听得脚步声,等待的杨峥等人抬头一看,见刘三一脸愤怒的走了回来,杨峥轻声问道:“怎么没看到人么?”

    刘三脸红了一下,支支吾吾地道:“人是看到了,只不过……?”

    “不过什么?“杨峥还是头一次见刘三说话如此支支吾吾的,不免有些好奇。

    刘三脸上红一阵,白一阵,面色显得十分难看,好一会儿才道:“碰上了一个小孩,臭屁的很,非要问我懂不懂《论语》……?”

    杨峥一听登时笑了,道:“这小孩果然臭屁!”

    “可不是么?”刘三嘀咕了声。

    “这小孩在什么地方?“杨峥笑着问道。

    刘三左右看了一下,忽的伸手一指道:“就是他了?“

    杨峥看了看,重新撑开了纸扇,喊了声:“小孩刚才的话儿可是你说的?“

    “是又怎样?“那小孩扭过脸来,一脸傲慢的道。

    “小小年纪,嘴皮子这么利索,长大了还了得“杨峥心里嘀咕了声,面上仍带着笑容,道:”你不是想知道《论语》么?“

    那小孩狐疑的看了他一眼,道:“这么说你知道了?”

    杨峥一笑,点了点头道:“不敢说知道,但定能满足你?“

    “穷汉说大话!“那小孩哼了声,冲着杨峥丢出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是不是大话,你试一试不就知道了,不过咱们向你打听的人,你可要说了,不诚实的孩子,可要不得!“杨峥笑眯眯的道。

    “好!“那小孩一口答应。

    “那你开始问吧?”杨峥站了起来,居高临下的道。

    那小孩扬起脖子看了看杨峥,似是看杨峥不想刘三那么好对付,想了一会儿,才张口道:“孔子曰:“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;不知礼,无以立也;不知信,无以知人也。此举何解?”

    杨峥心头暗笑,要问别的,他还未必知道,可前世的时候,百家讲坛可没少看,《论语心得》恰好看了,所以听了这句,面上的笑容,顿时灿烂如花。

    那小孩似看到杨峥的实力,不容他思索的功夫,便道:“快说,不然不算?”

    杨峥一副看穿他的心思的模样,缓缓道:“孔子说:“不懂得天命,就不能做君子;不知道礼仪,就不能立身处世;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,就不能真正了解他。”

    “何解?”那小孩大声道。

    ““知命”、“知礼”、“知言”,这是君子立身处世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。《论语》一书最后一章谈君子人格的内容,表明此书之侧重点,就在于塑造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,培养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志士仁人,你觉得我解的还满意么?”杨峥笑着看着那小孩道。

    那小孩哼了声道:“不如徐先生解说的好?你们要找的人,就在左侧的书房祠堂里,你们去哪儿找吧?“小孩说完一转身便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