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尚小说网 > 逍遥江山 > 1623章:内安华夏,外抚四夷

1623章:内安华夏,外抚四夷

爱尚小说网 www.23hh.io,最快更新逍遥江山 !

    首先不同意的是言官,他们以朱元璋当告诫官员的一番话儿作为突破口,“天下初定,百姓财力俱困,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起羽,新植之木不可摇起根。”明朝对于周边国家也以仁政为主,不轻启兵衅,把当时的朝鲜、日本、安南、占城、苏门答腊等十五国列为“不征国家”,对耗费较大的海外贸易也不鼓励提倡,特别是当海外贸易威胁到政治稳定的时,坚决不同意,并以昔下西洋,费钱谷数十万,军民死者亦万计。此一时弊政,牍即存,尚宜毁之,以拔其根,犹追究其有无耶,坚决反对下西洋。

    有了言官开道,其他官员也多有附和,一时朝廷之上,反对下西洋的言论占了半边天,声势堪称好大。

    之所以说一大半,那是因为朝廷之上还是有些眼光长远之人,如内阁、杨士奇、杨荣、杨溥,其中尤以杨溥为甚,自从见识了逻辑学带来的好处,这位老大人越发觉得下西洋对大明所带来的好处,除此之外,其他六部官员也有不少,户部表现的最为热切,他们先以郑和六次下西洋所带来的好处,所经国家和地区包括了占城、爪哇、满剌加、苏门答剌、锡兰山、柯枝、古里、暹罗、南巫里、加异勒、甘巴里、阿拨巴丹等国,充分炫扬了大明国威,同时这些国家都派人赠送了礼物,琉球中山、山南,婆罗,阿鲁,苏门答剌,满剌加,浡泥、占城、暹罗、榜葛剌、南浡利、小葛兰等国遣使入贡,礼品也不少!应该继续下西洋,不仅如此,这位新上位的老尚书,显然是鼓足了劲儿,要改善一下大明的户部,列出了这些还不够,还将永乐年间重重好处都做出了一番比较,好让皇帝,以及百官感受一下,郑和下西洋所带来的好处。

    他先以胡椒为例,“将原产地价格、明前期钞、银的比价和胡椒在中国的官方价格及其与输入苏木折赏、折俸用途制成表格”,结果显示,“洪武年间,明廷对海外各国朝贡附进货物胡椒一项的给价,是原产地的二十倍,……永乐五年郑和第一下西洋后,每斤胡椒在中国的市价是原产地的十倍。……更有甚者,宣德五年,……每斤胡椒100贯的折合比价大量折俸,这获取的好处不言而喻,有了实物比较不说,这位老尚书又亲自动手将永乐年初到永年年末,郑和前后六次下西洋户部的盈利统筹了一遍,最后得出的结论:“永乐间,虽营建北京,南讨交趾,北征沙漠,资用未尝乏。比国无大费,而岁用仅给。即不幸有水旱,征调将何以济?“

    由于下西洋的活动停止多年,一些稀少番货如龙涎香之类遂断来源,新皇帝登基时,不少黄金、珍珠、宝石诸物都大量匮乏,朝廷不得不遣官“于沿海番舶可通之地,多方寻访,勿惜高价。”甚至“记诸臣罪,赳期访买,再迟重治。”“时采芝、采银、采香之命并下,使者四出,官司督趣,急于星火。”这种现象,在郑和下西洋时代,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。可见下西洋能否充分开展国际贸易,对国用是否充裕,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。在郑和下西洋之时,不仅大明从发展海外贸易中,获得很大的经济利益,就是普通老百姓,也多因此致富。正如明严从简所说:“自永乐改元,遣使四出招谕,海番贡献毕至,奇货重宝,前代所希,充溢库市,贫民承令博买,或多致富,而国用亦羡裕矣。”这一系列结论,莫不是告诉满朝文武百官,永乐年间下西洋,导致的结果不仅是“奇货重宝,前代所希,充溢库市”,而且贫穷百姓按照命令转卖这些货物,也有许多人因此而致富,国库也充实。如今到是没有下西洋,国家没什么置办什么大事,国库却年年不够用,这说明什么问题,说明下西洋还是有莫大的好处。

    这一番话自然合了皇帝的心思,自从消除了自己的几个叔叔后,皇位最大的威胁便消除了,这几年他采取了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.明初社会经济经洪武、建文、永乐三朝的恢复发展,到仁宗、宣宗两朝,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。仁宗时“停罢采买,平反冤滥,贡赋各随物资产,陂池与民同利”。加上内阁大学士杨士奇、杨溥、杨荣执掌朝政,多有建树,随着政局的稳定,被战乱破坏的地方,又重新建立起社会秩序,农业逐渐恢复,户口与垦田逐渐增多,粮食产量增加,政府税收增多,官营民营手工业陆续发展,商业城市增多,东西南北商业流通畅快,海外贸易往来活跃。大明开始走向繁荣。

    朱瞻基骨子里颇有几分祖父的风范,回想着小时候看到的万国来朝的局面,的确不错,如今局面稳定,大明走向繁荣昌盛,这位年轻的皇帝也动了这个心思,只是下西洋的壮举已停了七年之久,往日来朝贡的 “万邦”,因为路途遥远, 慢慢不再来朝贡了,皇帝想要人家来朝贡,先得告诉人家才行,所以下西洋就是最好的法子,这一点君臣不得而知了。

    有了户部的支持,朱瞻基以皇祖立规矩“内安华夏,外抚四夷,一视同仁。”表明了自己立场,永乐年,郑和下西洋前,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动荡,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,互相争夺。当时东南亚两个最大的国家爪哇、暹罗对外扩张,欺压周边一些国家,威胁满剌加、苏门答剌、占城、真腊,甚至在三佛齐,还有杀害明朝使臣的,拦截向中国朝贡的使团;再一个海盗猖獗,横行东南亚、南亚海上,十分嚣张,海上交通线得不到安全保障。这些不稳定的因素,一方面直接影响中国南部的安全,一方面极大影响了明朝的国际形象,不利于明朝的稳定和发展。在这种形势下,明朝皇帝采取了“内安华夏,外抚四夷,一视同仁,共享太平”和平的外交政策。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通过各种手段,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矛盾,维护海上交通安全,从而把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同周边联系起来,试图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,提高明王朝的国际威望。所以从明朝派遣郑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实现和平的使命。

    郑和下西洋调解矛盾,平息冲突,消除隔阂,有利于周边的稳定,维护了东南亚、南亚地区稳定和海上安全,提高了明朝的声望。所以,可以看出郑和的船队有强大的军事实力,但不是用于侵略扩张,而是用于实现和平目的。在当时国际环境条件下,陈祖义几千人,阿烈苦奈儿上万人,没有强大军事实力做后盾,是难以实现和平的。李约瑟评价: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,不记前仇,慷慨大方,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,虽然有恩人自居;他们全副武装,却从不征服异族,也不建立要塞,真正做到了“及海外邦、番王不恭者生擒之。蛮寇之侵略者剿灭之,由是海清宁,番人仰赖者“。这是祖宗规矩不可违背,如今“远人数万里来,来诉不平”这件事本身,足以表明其对大明的“诚敬”,所以大明不可不理会,下西洋势在必行。

    但他小看了文官的力量,他们依旧纷纷尚书,言官言官更是上疏曰:“安内救民,国家之急务;慕外勤远,朝廷之末策。汉光武闭关谢西域,唐太宗不受康国内附,皆深知本计者也。今畿辅、山东仍岁灾歉,小民绝食逃窜,妻子衣不蔽体,被荐裹蓆,鬻子女无售者。家室不相完,转死沟壑,未及埋瘗,已成市脔,此可为痛哭者也。望陛下用和番之费,益以府库之财,急遣使振恤,庶饥民可救。”

    这话儿说的有些过,但大半个朝廷都这个态度,朱瞻基毕竟是刚登基才几年,威望还欠些火候,再者,他也没有tai祖宗、皇祖爷爷的杀伐手段,此事就此阁下了,但每日的争论还在继续。

    王振话音刚落,黄福就忍不住道:“永乐间,虽营建北京,南讨交趾,北征沙漠,资用未尝乏。比国无大费,而岁用仅给。即不幸有水旱,征调将何以济?那些言官反对郑公公下西洋,我看是怕坏了自己的好处吧?“

    张本道:“可不是么,自永乐改元,谴使四出,招谕海番,贡献毕至。奇货重宝,前代所希,充溢库市。贫民承令博买,或多致富,而国用亦羡矣裕。下西洋还是有些好处的?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