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尚小说网 www.23hh.io,最快更新逍遥江山 !
这里本是他的庄园,自从他离开后,一直没人住,十几年虽没有破败,但也好不到那里去,昨日他来到义安城内第一件事,就是找人将这里收拾了一番,如今勉强还能住下人,他进了房舍,斋戒沐浴焚香以后,开始在茶壶中注入了凉水,架在了火炉上,随后从厨房里拿出昨日让人准备的芋头糕,这种糕点比较细腻,选用上等香芋,磨成十分细腻的粉末,再配以精白糖,吃起来酥软香甜。精制而成的芋头糕具有养颜,补气,入口绵软即化,细腻爽口,豆香浓郁,食过后唇齿留香,他平日里没什么嗜好,唯独这芋头糕则是每日必食之物。
做好了两件事,他这才走到了书桌前,铺开了纸张,将笔墨浸泡在水中,然后挽起袖子,拿起一块石墨,开始磨墨,今日他要做的一件事那就是写一篇文章,对眼下的局面好好说道,他相信皇帝眼下是没看清楚这天下的局面,才动了杀老师的心思,若自己骂醒了皇帝,以皇帝的聪明才智,一定能知道老师的为人,放过师傅后带来的好处,当然了,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当他下定决心的时候,还是感到一阵阵的恐惧……。
他虽不在庙堂之上,但庙堂的凶险他岂能不知,不要说当年他只是骂了几句孔夫子,就引起了大明官儿的连番刺杀,如今他要骂的是眼下的庙堂,当今的圣上,结果会如何,他并不知,所以他也犹豫,他也害怕。
但老师的情谊,身为读书人的傲骨,告诉他,他所做的是正义之举,不该有畏惧之心,即便是有杀头的危险,但该做的还是要去做,这也不枉来世间走一遭了。
再者,自己这也是出于一片精忠报国的心思,眼前的局面看似一片大好,但暗流涌动,的确不是大开杀戒的时候,一切须得以将相和为主,方能守得住眼前这勉强还算可以的局面。
一番思索后,沈傲决定无论是为了朝廷,还是为了老师,为了安南拥有一个安定的局面,他都应该写这份奏折。
世间的事情就怕没决心,一旦有了决心再难的事情往往也就变得容易了许多,他举起浸泡好的笔墨望着雪白的纸张端详了一阵,忽的吐了一口气,便有如神助一般,毫不客气的挥毫,一片锦绣文章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就完成了,他端着湖笔,默默诵读了一遍,觉得文章中那一句不顺的便用湖笔点了点,那些是多余的,那些是字儿没写好的都一一做了标准,这一通修改,差不多又是一炷香的功夫,他才放下湖笔,随手提着茶壶给自己斟了一杯茶汤喝了几口,吃了几块芋头糕,重新将文章诵读了一遍,觉得没有问题后,换了一张新鲜的白纸,将修改的文章一一抄录了一份,如此这般又用了一炷香的功夫,才算是彻底完成了这篇文章,他才小心的收拾起来,将其折叠放在怀中,这才站了起来,因为年岁大了,长时间的不活动,手脚不免有些发麻,他先喝了一杯热茶,再一次吃了几块糕点,才开始活动发麻的手脚,等做好这一切,陡然听得几声狗叫,他披衣走到院中,抬头看向天际,但见三更天已过了,再过了一更天,也就差不多是群臣上朝的时辰了,想到了此处,忍不住往京城的方向看了看,自言自语道:“不知天亮之后,今日之举会走向何方,虽然对他们将要做的事情报的希望并不大,但还是忍不住望着天际默默祈祷了一番:“愿一切顺利吧!”
皇宫里,多年养成的习惯,让黎利五更天尚不到就起了床,开始着手政务,自从坐了这帝位以来,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,着手处理了几件大事后,民心也渐渐安抚,但那些百姓毕竟是好糊弄,可一个朝廷能否得以巩固,除了百姓的人心所向外,还需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子加以引导才行,而在众多的法子当中,他最倾向于大明的科举,这种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,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;“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”,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,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,对于眼下的局面大大有利,一来,可以借此机会获得读书人的忠心,他毕竟是武将,江山武将能打下来,但要守住江山,还等靠这帮读书人,而能吸引读书人的效忠,科举制无疑是最好的法子。
安南的科举制,最早始于越李朝的李朝仁宗太宁元年,但李朝的科举制一共只举行四次,人数也较少,未产生较大影响。其后陈朝太宗建中八年时,再度实行科举,其施行方式,是设立太学,由太学生参与考试,来取得进士资格。其后为了扩大科举取士,陈朝睿宗于隆庆二年正式创立进士科,让更多的人能参与进士考试,而恰恰也是这个时候,安南的文化、科技、军师实力、国家是最强大的时候,若非后来陈朝后人太过无能,未必会有大明这二十年。
大明的二十年,科举一直在实施,但毕竟有限,并未形成有利的局面,如今朝局已定,若能及时行科举,无论是对人心,还是对读书人的笼络,无疑是最好不过了,为此一早他就便找来范文巧。
原本这事情找阮鹰最是合适,阮鹰博学多才,能诗善文,懂经济,工书法,精绘艺,擅金石,通律吕,解鉴赏。特别是汉学成就最高,对于汉人科举那一套颇有研究,但此时两人是仇敌,让他堂堂一国之君去牢房里询问一个犯人,他可拉不下这个脸。
范文巧才学虽不如阮鹰精纯,但也是当代学问高深之士,与汉学也十分的精通,有他辅佐,未必就不行。
范文巧先将科举制度来源说了一遍,黎利听得迷迷糊糊,才听得他开始说到了安南的科举实施,虽说科举是从汉人引进,但安南并非照本宣科,如科举名列第一的被录用者并不被称作“状元”,而是叫做“首科”。直到陈太宗的天应政平十六年,才设立了状元、榜眼和探花三甲。再者,如汉人的科举历朝历代多有不同之处,但安南很好有变化,从李朝开始,安南一直就通过科举选拔官吏,逐渐完善了科举制。陈朝初年举行“三教(儒、道、释)”考试,以各承其业,参加科举试大学生,分为一甲、二甲、三甲成了定制。
此后,进一步完善科举制,确立了通过乡试、会试、殿试的所谓三级选拔官吏的制度,通过大比取士,赐状元、榜眼、探花。这就是所谓的“三魁之选”自此始。陈仁宗定大比取士,以七年为准,这些既与汉人有相同之处,又有些不同之处。
如今他要做的是彻底延续大明的科举制度,还是在原先的基础之上,加以改进上左右为难。
黎利是武将出身,对这些弯弯道道知道不多,范文巧只好耐着性子,一一加以说明,先以明朝的科举为例,要说这范文巧对明朝的科举倒也研究的通透,说得头头是道。
可怜的黎利却听得昏昏欲睡,在得知明代的府学、州学、县学、称作郡学或儒学。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、州、县学的,通称生员,俗称秀才。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,也叫小考、小试。童生试包括县试、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。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,学政又名提督学院,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。院试合格者称生员,然后分别分往府、州、县学学习。生员分三等,有廪生、增生、附生。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,简称廪生;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,科称增生;于廪生、增生外再增名额,附于诸生之末, 称为附学生员,科称附生。考取生员,是功名的起点。一方面、各府、州、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贡生,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。一方面,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、科考两级考试,按成绩分为六等。科考列一、二等者,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,称科举生员。因此,进入学校是科举阶梯的第一级,顿时汗颜了一把,心道:“幸亏朕不是什么劳什子大明人,若不然光是这些就足够让人喝上一壶的?”
眼看黎利一言不发,范文巧只好接着说了下来,朗声道:“大明科举,分为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三级。乡试是由南、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。地点在南、北京府、布政使司驻地。每三年一次,逢子、卯、午、酉年举行,又叫乡闱。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。考期在秋季八月,故又称秋闱。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。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,同考四人,提调一人,其它官员若干人。考试分三场,分别于八月九日、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。乡试考中的称举人,俗称孝廉,第一名称解元。唐寅乡试第一,故称唐解元。乡试中举叫乙榜,又叫乙科。放榜之时,正值桂花飘香,故又称桂榜。放榜后,由巡抚主持鹿鸣宴。席间唱《鹿鸣》诗,跳魁星舞。
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^
第三更送上,请围观,请订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