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尚小说网 >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> 第六十七章 韩国的计较

第六十七章 韩国的计较

作者:蚂蚱不吃鱼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爱尚小说网 www.23hh.io,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!

    在听到齐国也向魏国求援后,韩国君臣不由面面相觑。莫非齐国还不知道河东目前紧张的气氛?信陵君前些日子刚刚领五万大军增援河东,防备秦赵两国大举入侵。虽然白起只是领两万精兵屯兵在河水对岸,丝毫没有渡河攻击的架势,但魏国却不敢有丝毫小觑。毕竟白起的名声摆在那里。说不定白起是想欲擒故纵,待魏军松懈,再强渡河水呢!没人敢打这个保票!

    这也就导致了随着河东局势的紧张,魏国能够直接调动的兵力相应不足。征召大军自然可以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,但齐国现在缺的就是时间。齐国自然希望魏国可以派晋鄙领军解临淄之围,毕竟魏国的近十万大军就拜在边境上。但与此同时,魏国不可能不考量援救临淄所要付出的代价。

    毕竟谁都清楚,赵国的十五万大军不可能全部都去临淄。赵奢多半留下了不少的兵力在聊城,一方面是要保住聊城不失,另一方面何尝不是牵制齐魏两国的大军!只要晋鄙、田单的主力敢全部东进,聊城的赵军势必蠢蠢欲动,魏国刚刚从赵国手里攻克的,还没捂热乎的平邑、马陵、观城三县之地就有丢失的危险!这恐怕是魏国君臣不愿意见到的。

    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魏国认为,领兵的田单声望既高,又坐拥十万大军,加上陆陆续续征召的青壮入军,又是本土作战,没理由不能击退赵奢的大军。能够看到齐赵两国拼个两败俱伤,肯定是魏国乐于见到的。赵国衰弱意味着魏国大可游刃有余地经略赵国南部,开疆扩土。齐国衰弱则意味着魏国少了一个直接的竞争对手。毕竟赵国南部就那么大,齐国退出,魏国可独吞赵国南部十一城邑!即使魏国可以出于长远考虑。答应齐国援救临淄,也肯定不会让晋鄙出动主力,有三万已是极限!

    不少韩国大臣纷纷意识到这一点,内心也是唏嘘。魏国想要将侧重点放在守卫河东和保住侵占的赵土,这无可厚非。韩国也想趁着这个混乱的机会一举攻克巴蜀,在战略上包围秦国。为灭楚创造先机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,与这个相比,解临淄之围似乎不那么重要了。

    韩王然则在心里反复权衡利弊,既然是利弊就要先假设结果。田单领兵回师临淄,只有两个结果,要么逼退赵奢,要么败于赵奢之手。至于双方战局焦灼,则不在考虑。毕竟对深入齐国境内的赵国大军来说,越早结束战斗越好。否则单单是粮草的消耗就足够赵奢头疼了。双方如果斗个旗鼓相当。赵奢铁定主动退兵。

    从历史上看,田单一生除了火牛破燕之外,鲜有胜绩。在复国行动中,更是受阻于聊城一年之久,全赖鲁仲连游说才兵不血刃地收复聊城。其后世地位之高,多半是古人敬其品行。毕竟田单携复国之功,声望一时无两,本可取齐国王室而代之。却甘愿交出大权,古之周公也不过如此。

    齐襄王掌权后。对田单多加刁难,田单也是以国家大局为重,对齐王的权威多有维护。后来,赵国以三座城邑加上五十多个乡镇换取了田单,齐王对此求之不得,加上忌惮赵国。顺水推舟地将田单送了出去。田单象征性的领十数万赵国大军攻克了燕国三座小城,就开始磨洋工。赵国视其为积累,只好将其扣留在赵国。第二年,齐襄王身死,主少国疑。君王后辅政,当政者忌惮田单巨大的声威,更不敢接其归国。田单受封都平君,终老于赵国。

    所谓时势造英雄,按照史书推测,田单高义,善于守城。若无五国伐齐一事,田单可能终老于一小吏。但火牛破阵成就他的赫赫声名,一举位列当世名将。然成也火牛,败也火牛。他越是高洁惜名,越是不容于齐王。终其一生,未能辅佐齐国复兴。相反却是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,只留下周公之名!

    赵奢的情况和田单有些类似。赵奢为赵国王室偏远一支,沙丘之乱后不容于赵国,亡命入燕。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,赵奢在燕国凭借自己的才能硬生生做到了一郡郡守的高位。在赵国时局稳定后,投归故国。先为一收税小吏,不畏强权,说服平原君缴纳赋税,继而进入赵王视线,掌管全国赋税。

    秦军占据阏与,居高临下进攻韩国。韩国向赵国求救,赵王问询众臣意见,廉颇等人皆言不可救,唯有赵奢知道赵王心意,以狭路相逢勇者胜安抚了赵王焦躁的心。当然智如赵奢者绝不会简单地就是强攻阏与,于是,一场被后世忽略的经典战役——阏与之战以赵国的完胜告终。赵奢一跃封君,成为当世名将!然而,其后的命运多舛,竟然没有一次领兵出征的机会。结局自然的郁郁而终,也许上天感慨其命运,一报还一报,他的儿子赵括敲响了赵国覆灭的丧钟!

    韩王然认为,赵奢、田单皆是知兵之人,赵奢善攻,田单善守,两者可谓一时瑜亮。然而现在双方却要硬生生地在平原上决战,如果不是考虑到田单巨大的威望对齐军士气的加成,还有齐军是本土作战的因素,韩王然已经可以下断言田单多半凶多吉少。但现在,结果真的很难说。

    如果非要指定一个人获胜的话,韩王然还是愿意相信赵奢获胜的可能性更大。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临淄危在旦夕,田单重名,对齐王的命令不敢违背,自然是着急救援临淄。两个旗鼓相当的人,一方心里有了担心,开始慌张,这仗就输了一半。

    不过,田单即使兵败应该也不至于全军覆灭,最坏的结果应该是韩魏放任齐国兵败后,齐国畏惧赵国,向赵国乞降媾和。这样的结局自然不是韩国想要看到的。至少在赵王挂掉前,韩王然想要齐国魏国为自己挡住赵国的威胁,自己好专心对付秦国或者楚国。

    “如此看来,援救齐国将是自己的唯一的选择。”韩王然暗暗思量道。至少不能让齐国大败,甚至要求再高一些的话,最好是齐国和赵国斗一个旗鼓相当。双方都要看到获胜的希望,他们才有继续斗下去的心思。

    “寡人意欲令李牧挥师五万攻打武安,众爱卿以为如何?”韩王然语不惊人死不休道。

    群臣当即傻眼了。田单有十万大军,乃当世名将。赵奢不过是赵国一个后起之秀,没有多少拿得出的战绩。加上齐国是本土作战,源源不断的大军正在召集。怎么看齐国都不会怎么失败啊!齐国向韩国求援,不过是想要韩国攻打邯郸,减少他们自己的损失!韩王怎么就没看出这一点呢!

    只有典客陈筮当即赞同道:“我韩国以信义著天下!眼下齐国臣服我韩国,遇险而向我们求援,救之乃义不容辞之举。若是坐任赵国犯齐,齐国不但会心生嫌隙,魏国怕也会对我们阳奉阴违。若是帮助齐国击溃赵国大军,齐国心生感激还是其次,天下必然知晓我韩国之义。王上称霸天下,韩国名声传颂四海之内,大业可期矣!”

    韩王然听后只是笑了笑,自己在乎的可不是什么虚名,而是切切实际的利益。自己又不能告诉群臣田单不是赵奢的对手,齐国多半凶多吉少,为了防止齐国被打怂一蹶不振,自己只好敲打敲打邯郸方面。让赵国也知道,韩国的厉害!自己小心翼翼地遮掩住韩国的锋芒,几乎没有和赵国发生多大的冲突,隐忍多年,现在也该拿赵国试一下了!

    不过,宗正韩泽计较的是实在的利益,攻打巴蜀他不反对,毕竟巴蜀地广人稀,可以满足许多豪族对土地的渴望。但为了一个虚名和赵国死扛,还要深入邯郸面对赵国大军。韩泽窃以为不值!哪怕解了临淄之围,齐国也不会对韩国死心塌地。既然这样,不如不救。当然,直接反对韩王然是不明智的,所以他走了一个迂回路线,说道:“王上!臣听闻赵国以平原君为主将,乐毅族侄乐乘佐之,领五万精兵扼守武安!路险而城坚,攻打怕是不易。不如派五万精兵兵出新郑,对外称十万,直奔临淄。赵国听闻后,必然畏惧,如此,临淄之围可解!”

    一闻此言,太常王方、司寇司马德、少府陈穗等人皆面露喜色,窃窃私语。如此可博取巨大名声还没多少伤亡的好事他们很想举双手赞成。但这无疑和韩王然的想法相悖,见韩王然眉头皱的很深,不好再言语。

    丞相张平这个时候开口了,说道:“新郑距离临淄愈千里之遥,等召集五万大军抵达临淄,怕是要有半个月之久。舍近而求远,怕是不妥!”

    韩王然来了兴趣,问道:“丞相也赞同寡人的想法?”

    张平点了点头,反问道:“王上不觉得赵国和秦国靠地太近吗?”。范睢闻言眼中的精光一闪,韩王然则是一喜。英雄所见略同啊!

    ps:关于田单、赵奢两人,仁者见仁智者见智,仔细查阅下赵奢的一生,还是很有趣的,大家感兴趣的不妨翻阅下。